
網上經常有不少好看的文章,內文五花八門,由生活貼士、名人八卦、文化見聞至歷史掌故都有,而且大多有趣易讀,少數更妙筆生花,都能震驚十三億人。大家讀完這些文章,都覺得自己讀了十世書了,那些經史子集歷史鉅著都可扔到一邊。但是這些文章當你讀得越來越多,你會發覺同一篇文章似乎都出現在不同網站,或者某幾篇的段落也有些相似。後來,你心血來潮,試試以其中一篇文章的句子在網上搜索看看能搜出甚麼來,要麼不搜,一搜不得了——同一篇文章,同樣標題,都在幾十個網站現身!你即時問自己,發生了甚麼事?
這些網站實是另有文章的內容農場
農夫耕田,旨在收成,所以不會計較自己種了甚麼,只要種出的東西產量多、易打理,產量多則能賣得多,易打理則保養花費廉宜,兩相計較之下,自己就賺得多了。內容農場也同理,其搞手要賺的是瀏覽量,瀏覽量一多,就會有公司在此賣廣告,便能賺取該公司的廣告費。那他們要如何吸引別人瀏覽呢?
靠搜尋引擎。搜尋引擎諸如Google等是要人用關鍵詞搜尋網站的,這些詞彙在哪些網站出現過,搜索結果自然會出現這些網站。於是搞手便會剽竊某些作者的心血文章,把它們同時貼在幾個網站裡面,又或者幾篇文章拆散重組,成一篇「科學怪文」,當為新文章,以避過剽竊嫌疑。這樣一來,字多,關鍵字詞也多,搜索結果出現的機會更多,瀏覽量也更易累積得多,廣告費就如豬籠入水了。這些農場的文章可以大量複製,所以產量多;而且複製步驟不繁複,半日便可種滿幾十塊農場了,所以易打理,所以這些人不用當農夫了,錢多得可以直接當地主了。
但是這些搞手做得對嗎?
試想想你是那些文章的作者,苦心孤詣寫好一篇文,投到網上讓人讀,使人能從中學到新知也好,博君一笑也罷,總之能讓更多人感受到自己的苦心就好。現在好了,有人只為了博取那幾個人來瀏覽自己的網站,就整篇文章一句不問抄了你的,然後隨便安了個假名便當是該篇文章的作者,你這位真作者就無人知曉,他那個搞手卻賺得盤滿鉢滿,你甘心麼?
這些內容農場出現得更多,就更少作者願意在網上寫東西,長此下去,假文章就滿佈網絡,我們這些網民則不能不讀到真正的好作品,而且對那些搞手而言也不會有太多好處,皆因若愈少作者肯寫作,那就會有愈少文章可供剽竊,來來去去都是那幾篇文章的話網民也無意欲再瀏覽自己的網站,瀏覽量下跌,廣告費便會變少了。倒不如這些搞手真金白銀請這些作者加盟為自己寫作,網民又有好文可讀,廣告費也不會太少,賺的錢也是實實在在的,不用開內容農場,種些害人的東西。
劉本立
香港教育大學 一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