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欄:大埔文化導賞旅遊 體驗考察教學

在5月27日,《由學術走進社區,從社區走入學術》學術會議假大埔舉行。是次會議由數個學術機構和社區組織,包括香港教育大學和海濱文化導賞會等機構合辦,目的在於實踐體驗學習與教學、探索香港研究議題和分享經驗等等,把近期備受關注的香港歷史文化導賞和實地考察體驗在學術層面以及社區層面上重整。

導賞員講解大埔天后廟

當日活動分為兩部分:首先是上午九點起的大埔文化導賞考察,分別考察大埔歷史、文化、教育等各議題的不同古跡;然後,是下午的學術分享在香港教育大學大埔校園舉行。,大會安排了26位講者,針對香港歷史研究、文化導賞旅遊,體驗考察教學,進行論文演講,學術分享在香港教育大學大埔校園舉行。

當日上午的3條大埔文化考察導賞路線:

路線1: 太和港鐵站→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六鄉新村公立學校→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寶湖道)→ 王肇枝中學→大埔官立小學春暉園

路線2: 大埔墟港鐵站→理民府→舊大埔警署→文武廟→鐵路博物

路線3: 大埔墟港鐵站→運頭塘邨→大埔河谷→上碗窰村→樊仙宮→碗窰展覽廳→牛碾工作坊及其它古蹟→泮涌村→穿火車古石橋

王肇枝中學校友(右)講解學校歷史

當日的3條大埔文化導賞考察路線和各個地點都極具觀賞和探究價值,眾所周知,大埔擁有的歷史、文化古跡景點是在新界諸區中最集中的,是一個很好的地方作為文化噵賞旅遊,體驗考察教學。對怎樣利用香港的一眾不同的文化噵賞景點來進行歷史研究、文化噵賞旅遊,體驗考察教學等額定,一直以來也有不同的學者所喋喋不休。

著名律師莊耀洸先生表示,他在大學裡面教授學生教育法律的時候,有時候也需要全面理解一些關於大埔的考察景點等等資料,與他的教學相關,所以他也報名參加了是次文化導賞考察。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洪松勳博士表示,大埔乃是新界少數一個地區會有如此集中的文化、歷史古跡,也擁有不少殖民地時代少數的新界建築,如新界第一棟殖民地建築——大埔理民府。

學術分享假香港教育大學舉行

在當日下午的學術分享,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洪松勳教授先主持歡迎及開幕儀式,然後是不同的論文演講,包括四場主題演講,以及分流兩邊同時進行的20場分項演講,演講議題包括了香港本地歷史、文化、社區發展的考察與研究,以及香港本地文化、歷史的導賞旅遊和教育,講者來自不同領域,包括香港大學之本地史研究學者李培德教授、榭仁大學歷史學系學者羅永生博士、前香港教育學院之中國歷史教育學者姚繼斌博士、「活現香港」計劃陳智遠、海濱文化導賞會鄺嘉仕等等。

黎桂燊

香港教育大學學生

通識教育(榮譽)學士學位課程三年級

#大埔新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