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大埔體育會合辦的大埔區分齡田徑比賽,於11月13日(星期日)假大埔運動場舉行,靠近終點的主看台約有8成入座率,場面熱鬧。比賽當日決出田賽及徑賽總共近20個項目,當日風和日麗,氣溫亦不太熱,有利選手發揮,不少選手刷新大會的最佳成績。

主看台有近8成入座率,氣氛不俗。
選手屢破佳績
刷新大會紀錄的選手以男子16-18歲組別為主:陳寶智在標槍以41.3米打破2014年的大會紀錄,黃梓駿以23.33秒打破200米在2014年的紀錄,黃志偉以55.43秒打破400米在2012年的紀錄,李育霖以2分10秒19打破800米在2013年的紀錄,而在800米奪亞,也跑出破大會紀錄時間的鄭名竣,在稍後的1500米亦以破大會紀錄時間奪冠。在其他男子組別,林俊基在35歲或以上組別以22分22秒打破110欄在2014年的紀錄;譯祖迪在19-34歲組別以4分40秒78打破1500米的去年紀錄;黎諾軒在13-15歲組別以4分46秒75打破去年1500米的紀錄。女子組方面,100米欄16-18歲組別的黃雯晴以17.94秒打破該組別2011年的大會紀錄;10-12歲組別方面:李繾悠在上午的疊球決賽以35.73米打破2014年的紀錄,凌詩韻在下午以13.47秒和28.98秒連續打破100米和200米在2014年由同一人保持的大會記錄。是次比賽是明年4月全港運動會的選拔認可比賽,相信屆時不少上述選手都會在4月的港運會,為大埔區爭取佳績。

就讀圓玄二中的李育霖在800米以破大會紀錄時間奪金。

就讀靈糧堂劉梅軒中學的鄭名竣在1500米以破大會紀錄時間奪金。
特稿:活動失卻意義 尚有改善之處
大埔區分齡田徑比賽雖然圓滿結束,但尚可作一些改善,以免活動失卻意義。是次比賽涵蓋不同的年齡層面,但參賽選手卻以18歲或以下的學生為主,未能突出活動的意義:為成年人提供田徑比賽機會、維繫他們對田徑的興趣、鍛鍊健康體魄、加強市民對地區的歸屬感。而活動則淪為學界比賽,令資源與學界活動重疊。因此,主辦單位改善活動的目標應是吸引成年選手參賽。
在獎勵方面,現時冠、亞、季軍獲獎牌乙座,但獎牌只放在透明膠袋裡而沒有任何包裝,主辦單位也沒有安排頒獎禮。對此,獎牌可用禮盒包裝,主辦單位應設立頒獎禮。除了獎牌方面,可設立獎金。這些安排可以只在成年人組別上作出。獎牌的包裝不需要華麗、頒獎禮的規模亦不需要盛大、而獎金更不需以鉅款為招徠,而是要令參賽選手的努力得到尊重,付出有所回報,享受得獎殊榮,以令參加人數有所上升,才能達致活動前述的意義。此外,活動可增設團體計分,全場個人獎項,以令活動更加刺激。活動的宣傳和資訊發佈亦應加強,透過不同渠道和加強宣傳,令更多成年人知悉和參加,亦可為是次活動或所有同類型大埔區分齡比賽建立一個專頁或網站,從而宣傳和發佈活動資訊。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