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埔運頭塘龍舟會,起初由一班住在大埔運頭塘、同樣熱愛龍舟的女士組織而成,1997年以「運頭塘聯隊」為名首次參賽,後來漸漸有男士加入,發展男子隊。為吸引年青人及在職人士,於2011年正式命名為「大埔運頭塘龍舟會」,成立FACEBOOK專頁。現時隊員人數超過20人。逢星期日的早上,他們都會相約在大埔的三門仔,為龍舟奮鬥。
一代傳一代 龍舟的愛從未息滅
黃教練的母親,「阿嫲」是1997年創隊的成員之一,當年鼓勵兒子試扒龍舟、感受一下龍舟的樂趣。黃教練笑言自己起初並不太喜愛龍舟,認為毫無意義,不明白為何要辛苦自己。但日子久了,經過「阿嫲」的教導,才發現扒龍舟不止是扒龍舟,最大的樂趣其實是一大班人為一件事而努力,那份一家人似的歡樂,例如訓練時在限時內扒到幾多里、大家會為比賽做好準備而加插陸上體能訓練、訂立比賽自標等。大家雖然是不同性別、不同姓氏, 船上是隊友,是教練,上岸後大家就是好朋友、好家人,會互相關心、支持。受母親的影響和龍舟帶來的喜悅,黃教練由厭倦到愛上,再成為大家的教練,繼續堅持傳揚那一份愛。

黃教練(左)的母親「阿嫲」(右)是1997年創隊的成員之一。
沒有永遠的壞孩子 沒有永遠的錯
從來沒有一個人扒龍舟,而是一大班人,一個人的失誤、失了節奏,後面的人就會一齊錯。黃教練故意把新人放後面,將較有經驗的人放前面,目的是希望有經驗的人可以帶領新人,讓他們跟著前輩的動作和節奏,使他們更快上手和掌握水感。
《左傳.宣公二年》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當有錯的時候,比起只有責罵,黃教練更著重培養青少年的心態,利用龍舟的愛,在船上不停鼓勵他們,把運動的精神帶給新人,令他們明白其實至少在龍舟上是有人關心他們的,從而改善自己的不足,更不應該有’壞孩子’或是’邊緣青年’的標籤。當他們愛上這個家,就會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在龍舟運動上。

扒龍舟的基本條件:意志
黃教練直稱沒有意志,不學懂堅持的藝術,難以學好龍舟。體能是運動的一部分,沒有意志,就等於無體能,如果比賽時要求全隊按節奏全速扒,只要有一人中途放棄,整隊就會受影響。教練亦會要求對隊員的肢勢要做足,回家要多加練習,如果沒有意志改善,只會永遠停在原地。
紀律亦是意志的訓練。黃教練不介意和理解隊員會因為身體不適或工作繁忙而缺席練習,但絕對不接受隊員無故遲到,甚麼突然失蹤。他坦言一定會「獎」這些隊員「食甜品」,例如一個人扒龍舟,以示警戒。
「隊員星期六晚玩完星期日早仲堅持出黎的話,這就是他們的堅持和體能。」黃教練道。無論在甚麼年齡層、在甚麼的職位,香港人生活都是各有各繁忙。星期日的早上大家會做甚麼呢?? 當你安睡在床上的時候,有一班人,已經在三門仔的漁排,向海岸的另一方進發。

黃教練:「隊員星期六晚玩完星期日早仲堅持出黎的話,這就是他們的堅持和體能。」
黃教練 : 「不選大埔? 這是我們的家鄉!」 大埔人獨愛三門仔
香港是處於中國南部的沿岸,海岸多的關係,有不少地方都是龍舟訓練的熱點,例如西貢碼頭、沙田城門河、赤柱海灘等。三門仔究竟有甚麼吸引的地方?
連小編不敢相信,大埔竟然有個如果風景優美的地方,似遠離了鬧市,去到另一個桃園,都只是從大埔墟十五分鐘的車程而已。位置大埔東面的三門仔,原是個漁村,三門仔漁民新村是因應1960年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而名,所以還剩不少漁村風味。龍舟的訓練地點正是三門仔避風塘對出是的漁排。

蘇先生是三門仔漁排的漁民,是黃教練的舊戰友兼老死,特義務借出場地作為擺船和隊員更換衣服之用。蘇生 : 「大家都是為龍舟。」三門仔漁排被山包圍,在山的彎裡可以避免大風。蘇生和黃教練都對三門仔為訓練的地點感到驕傲和自豪。
兩個教練 一凹一凸
在訓練中,正當黃教練站在船上指點的時候,蘇生便會駛著另一架快艇在旁邊大喊 : 「你啊!手不夠直! 」「你上來看看!整架船人的肢勢如何?」愛講道理的蘇生直言隊員還未掌握水感,要再多加努力。他認為隊員在船上未必太清楚自己的錯處,即使告訴了要改善的地方,未能完全掌握,相反,在另一架以側面的角度看,一方面可以提醒隊友,另一方面從隊友中學習,互相討論。「不是只看自己,要看隊友。」 蘇生一面訓話,一面解釋原因。
不要怕不行 不嘗試又何知自己行不行
對於未接觸過龍舟或是初學者,黃教練認為最重要是嘗試。試過後發現不適合的話,或是覺得太辛苦也無所謂,但如果不嘗試就說不行,這不是運動的精神。鼓勵他們要堅持是重要,更希望用龍舟的愛,一家人的愛打動他們,龍舟其實不止是龍舟。
後記:常在鬧市的你 不妨去邊疆走走
對龍舟運動你可能不熟識,對於非大埔人,三門仔這個地方可能從沒有聽過,大埔對於你來說甚至是邊疆。在這次訪問中,本人從大埔運頭塘龍舟會見到的是愛,一班很熱愛龍舟,願意為龍舟犧牲睡覺時間的人,你可以話他們浪費時間,但你不可以懷疑他們的堅持,欣賞他們的毅力。在鬧市的你可能很在意你的工作,你的金錢,但請不要遺忘在邊疆的人和事、你的家人、朋友、甚至是夢想。因為訪疆的人事比你想像的更精彩!

感謝大埔運頭塘龍舟會接受《大埔區報》訪問